当前位置: 首页 > 自我发展 > 正文

吉沅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的组成及其临床特征

【来源:心理咨询中心 | 发布日期:2010-06-12 】

量的时期。

生殖性包括孩子(procreativity)、生产性(productivity)和创造性(creativity),同时也包括自我更新的同一性的开发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殖,创造新产物、新观念,还有代代传下来的所以东西。

家庭生活方面,因孩子的降生而进行的培养下一代的共同事业中,夫妇发挥自己所长,分工和协作机制得以发展。另外,不仅是生育孩子,还包括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机会,照顾他人的孩子等等事情。在这样的过程中,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和工作及近邻的更新中,人生的目标、价值观受到影响而变得更加成熟。

自我沉溺。停滞是指没有闲情去关心他人,却是过分关心自己的状态,而带来向过去的烦恼退化,并产生对疑似亲密性的强烈渴及强迫性自我沉溺。

从生殖性与停滞这个对立命题中出现的新的道德标准——“照顾”,它包含着“照顾”自己十分珍视的人、东西,甚至一种观念,包括的对象很广泛。也就是说含“你期望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core to do)”“你关心谁或者什么(care for)”“该如何照顾自己创造的这些东西(take care of)”等等。对自己创造的东西持续担负责任是困难而且辛劳的,但另一方面,它也让我们干到自己切切实实的活着。

1.莱文森(D.J.Levinson)的学说《人生过半的过渡期和中年期》

莱文森通过个人面谈去调查,把个人的一生看作一个过程,就像季节变化一样,人生也极有特色的关键时期和变化。

人生共分为4个时期,各时期之间有“过渡期”

(1)儿童期与青年期(0—22岁)

(17—22岁:向成年过渡的时期)

(2)成人前期(17---45)

(40---45岁:人生过半的过渡期)

(3)中年期(成年中期40~65岁)

(60~65岁:向老年过度的时期)

(4)老年期(成人后期,60岁以后)

莱文森高度评价了荣格的“后半生”的见解,很重视“人生过半的过度期”及“中年期”。“人生过半的过渡期”是连接成人前期和中年期以及新课题的桥梁。进入这个时期,再次对以前的生活结构产生质疑。中年期里内外矛盾激化,显示出需要改变的人生目标的危机情况。

2.荣格的学说《人生正中与人生的后半》

荣格以35~40岁为界,把界限之前的叫“人生的前半”,界限之后称作“人的后半生”,他非常重视人的后半生。

前半生是确立自我的过程(强化自我的过程),而后半生开始走上人的心灵完善为目标的个性化道路(自我深化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在前半生费心思去实现家庭的形成与职业上的安定等对社会的适应,后半生则是把外在的东西转化到内心,证实自己的世界观和自身的人生意义。自我确立时排除了自我难以接受的部分,而进入人生后半期以后,认识到了以前压抑的另一半,并产生了将之纳入生命的动机。从改变以前的生存方式及价值观的意义来说。这困难不是社会的一般评价,而是如何找出自己原本的存在方式(个性)。重新认识以前被忽略的另一半,被压抑的兴趣、爱好、价值,以及家人的关系和工作等现实的生活。

但是,在价值观多样化的社会状况中,现代青年在认识到前半生课题的同时也认识到了后半生的课题,有时还产生了对现实生活的无能为力感。荣格领悟到人生的前半部、后半部的重要性也是由于经历了自身非常大的转折点,这是由于围绕着对“无意识”的把握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