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际交往 > 正文

不要让任何人定义你

【来源:心理咨询中心 | 发布日期:2015-12-16 】

“难道他不是你们见过的最丑陋的孩子吗?”

“你唱歌总是跑调!”

“你永远不可能考第一!”

在过往的人生中,你曾经被别人这样定义过吗?仿佛他们是你生命的鉴定人,为你长长的人生预设了结局。

如果说上面这三种结论,曾分别被定义在亚伯拉罕·马斯洛、毕淑敏、三毛身上,你作何感想呢?这些定义虽然很荒谬,但对一个人的自我感知、自尊体验、性格塑造等却有着巨大的杀伤力,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别人的负向定义,有时会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的人生陷阱。

一、“定义魔咒”

著名作家毕淑敏在《谁是你的重要他人》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在她大约11岁的时候,学校组织歌咏比赛,她被选中参加男女声小合唱。有一次练歌时,她的长辫子音乐老师突然把指挥棒一丢,一个箭步从台上跳下来,走到队伍里侧耳倾听。最后走到她面前,叉着腰,一字一顿地说,毕淑敏,我在指挥台上总听到一个人跑调儿,不知是谁。现在总算找出来了,原来就是你!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现在,我把你除名了!她羞愧难当地走出教室。三天后,音乐老师又把她召回来,因为她个子高,被除名后连带另一名男生也下去了,人太少没法唱。但归队后,音乐老师却让她只张嘴,不发声。似乎担心她领会不到位,音乐老师还伸出细长的食指,笔直地挡在她的嘴唇间……

这个经历,给毕淑敏施下了两道魔咒:一是捆绑了她的身体姿态。在她重回合唱队伍时,音乐老师不耐烦地说,你小小年纪,怎么就长了这么高的个子?!这句话让她“不由自主地就弓了身子塌了腰。从此,这个姿势贯穿了我整个少年和青年时代。”二是封印了她的自由发声。音乐老师挡在她嘴唇间的细长手指,锁住了她的咽喉,让她“从此遗下再不能唱歌的毛病”,后来泛化到不能当众演讲、会议发言等一切用嗓子的场合。

后来,毕淑敏在做“谁是你的重要他人”这个游戏时,对此有了一个重大觉察,破解了这个“定义魔咒”,她写道:“当我把这一切想清楚之后,好像有热风从脚底升起,我能清楚地感受到长久以来禁锢在我咽喉处的冰霜噼噼啪啪地裂开了。一个轻松畅快的我,从符咒之下解放了出来。从那一天开始,我可以唱歌了,也可以面对众人讲话而不胆战心惊了。”

毕淑敏是幸运的,她的心理学背景助她成功破解了这一魔咒。已故台湾女作家三毛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上初二的时候,她的数学总考不好。有一次,她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的考试题都是来自课本里面的习题,于是每天把课本里面数学题目背下来,结果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她,有一天把她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考她,因为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她得了零分。下一节课开始时,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她叫上台。在台前的地上用粉笔画了两个圆圈当作地牢,她就站在地牢中间,面对老师。老师拿起笔蘸进墨汁,在她眼睛周围画了两个黑圈,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等同学笑够了,又罚她站了一节课。课后,又罚她从走廊走出去,再绕操场一周……

这件事也为三毛施下了一道魔咒:学校(外界、他人)是恐怖的。从此,她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甚至一度不出卧室半步。这种决绝的自闭延续了九年!期间,还有一次自杀未遂。在26岁的时候,又有过一次自杀。最后,在48岁的时候,她终于决绝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有人认为,自闭是三毛的人生基调,也许她一生也没有走出那个恐怖的“地牢”。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的魔咒则是自卑,在他整个少年时代,他一直为自己瘦弱的身材和难看的大鼻子而羞愧。有一次在家庭聚会上,他父亲顺口说:“难道亚伯不是你们见过的最丑陋的孩子吗?”这句话深深刺伤了马斯洛的心,以至于在随后一段时间里,他乘地铁时都躲避着别人的目光,平时走路都垂着眼睑以免和别人的目光接触。他曾说,“我异样地感觉到,我是一个非常丑陋的年轻人。在我的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任何优越感,只有一种强烈的、令人痛楚的自卑感。”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