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际交往 > 正文

不要让任何人定义你

【来源:心理咨询中心 | 发布日期:2015-12-16 】

一旦被施了这种“定义魔咒”,一个人很难挣脱它的诅咒。那种创伤刻骨铭心,正如毕淑敏所说“烙红的伤痕直到数十年后依然冒着焦糊的青烟”。

二、“泰迪幻觉”

为什么有人喜欢给别人下定义?甚至是最亲近的人,他们难道不知道这种恶性定义会伤害别人,甚至会成为取命利刃吗?

可悲的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因为他们生活在幻觉之中。

美国心理学家帕萃丝·埃文斯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团。她在《不要用爱控制我》这本书中,将随意定义或控制他人这种状况称之为“泰迪幻觉”。

如果我们把随意定义别人的人称作控制者,而泰迪则是他们虚构出来的一个人。泰迪没有独立意志,它百分之百听命于控制者,是一个完美的陪伴者,就像一个孩子童年里的泰迪熊。孩子出门,告诉泰迪熊乖乖地在家等他。他回来时,泰迪熊果然乖乖地等他。“陪我睡觉!”泰迪熊果然陪他睡觉。“翻跟头!”泰迪熊果然翻跟头……于是,控制者陷入“泰迪幻觉”之中,用与泰迪互动的模式与别人互动,或者说把“完美泰迪”的形象投射到别人身上。如果别人的反应与他们预想的泰迪的反应一样,一切安好。如果别人不像泰迪那样反应,他们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对劲,反而认为自己遭到对抗或攻击。他们的做法一般是,轻者用言语定义别人,重者用行动控制或攻击别人,成为一个施虐者。

在长辫子音乐老师心里,毕淑敏“不该长这么高,不该唱歌跑调”,因为泰迪一切都顺她心意,根本不会让她烦心。在数学老师心里,三毛“不该数学考100分”,因为泰迪是一个数学低能儿,绝不会自作聪明地连续考6个100分。马斯洛父亲心里的泰迪一定没有这么丑,这么蠢。马斯洛在一篇文章中回忆道,“我的父亲误解我,认为我是一个白痴和傻瓜。也许他对我很失望。”当然,只要对方与幻想中的泰迪不一样,每个控制者都很失望,甚至暴怒。

帕萃丝·埃文斯提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男人下班回到家后,就忙着去做饭了。他很喜欢做饭。随后,他妻子回来了。妻子对他说:“我回来了!”他回了句“好的!”然后,妻子看到台子上的邮件,开始一封封翻看,想找一下有没有她的。他当时立刻就火了,一下子冲过去,把妻子扔到了地板上。

发生了什么事?“泰迪幻觉”在那一刻控制了他,在他的预想中,妻子应该走过来帮他做饭,而不是去翻看邮件。

“泰迪幻觉”有时比较隐蔽,特别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我对一个女性亲戚总是不耐烦,可总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我找到的一个理由是:她比较笨。比如,每次到我家,她总会把车停在一个固定位置,那个位置是她认定的安全位置。可那个位置到我家,还要走上一段挺远的距离。有一次,我们拉一个很重的东西,我希望她把车停我家楼下,或先把东西放下。她仍坚持把车停在安全位置。结果我们俩大汗淋漓,歇了好几次才把东西抬到家。更让我崩溃的是,有一次我搬家,需要上上下下跑上十几趟往车上搬东西,她仍坚持把车停在安全位置。我的不耐烦的真相是,我幻想中的人会按照我希望的方式回应我,比如拉东西时把车停近一点。我执著于这个幻想,所以对她总是不耐烦。

如果不保持觉察,每个人都可能陷入“泰迪幻觉”。但有些人大部分时间都陷在幻觉之中,不停地去定义、控制别人,给别人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和伤害。相信在很多人的生命中,都出现过这样的病态控制者。

三、自我分裂

“泰迪幻觉”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它又是怎样形成的?

《不要用爱控制我》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杰克3岁时,他的父母带他到城里买冬天的衣服。走走停停了一个小时,时间有点晚了,于是他们急急忙忙地从商店出来吃饭。杰克有点累,结果一不小心摔倒了,膝盖很疼,他开始大哭起来。他的父母急忙把他拉起来,几乎同时说道:“你又没受伤,哭什么!你就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别浪费时间了,也不怕别人笑话!”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